本文不涉及任何具体故事情节的剧透,欢迎所有感兴趣的朋友阅读。前言2019年7月,《极乐迪斯科》发售的三个月前,主设计师兼主编剧Robert Kurvitz在一篇访谈中,这样描述构建极乐世界(Elysium)的动机:我希望能有虚构的宇宙谈论我们自己的现实生活体验。 关于我们面对的政治问题,我们周围的地缘政治格局,现代世界的困境,等等。在我们完成探索之后,不会让我们感到麻木、孤独和被抛弃的宇宙。这些宇宙实际上为我们配备了生活工具,并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提供了背景信息。
这给了我们继续生活的力量,而不是让我们感到空虚,以至于我们说:“天哪,我好想回到精灵之地,但我回不去了。 我已经把它全部体验完了。”Robert Kurvitz将极乐世界描述为“既不是幻想也不是任何类型的朋克,而是奇幻现实主义(fantastic realism)”。他列举了这个世界有别于其他科幻奇幻设定的三大特征:具有动态的历史时期,能够不断演进。在地缘政治方面高度可信。这个世界渴望超越历史自身。极乐世界,我们的世界建设计划,就是要重温世界,欣赏世界,发现世界上的新奇有趣的东西。它是为那些读完所有维基百科的人而准备的。一个和我们自己的世界一样可信和可怕的世界,一个分析我们的世界的工具。关于极乐世界如何来到我们身边的故事,请阅读白老师的文章:《来自苏联的最后一封信:《极乐迪斯科》与创造它的人们》。在这之后,我们也终于得以一窥其貌。我着手制作这篇笔记的初衷,只是想将游玩过程中支离破碎的世界观信息拼接粘贴到一起,组成一个脉络相对清晰的框架,并加以一些现实世界原型的联想,以此作为我个人理解游戏的工具。之所以要在一篇介绍游戏世界观的文章中加入现实原型的说明,是因为我认为游戏充满了极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分析现实原型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极乐世界;同时正如Robert Kurvitz所言,反过来也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现实原型。游戏中的概念是不可能与原型直接对等的,它们只是从某些方面获取了一些灵感,在另一些方面进行了拓展。游戏的英语Wiki存在一些来源不明、甚至与游戏内描述明显不一致的内容。因此这篇笔记所有内容来源仅仅基于我在游戏内见过的内容,其他资料来源一律不予取信。因为开发日志中的不少描述也与游戏实际内容并不一致,文中提及的来自于开发日志的内容也会单独注明。本文专有名词的原文及对应中文全部基于游戏2020.03.27版本(version 6d543183)和2020.03.31版本(version a28efdcb)。1. 极乐世界(Elysium)概述所有一切。灰域和洲——就在表面——外层的磁气圈……燃烧着,狂怒的真理,八千年书写的历史。
Everything. The pale and the isolas -- on the surface -- the outer magnetosphere... Burning, furious truth, eight thousand years of written history.据推测,极乐世界(Elysium)的宇宙在120亿年前开始膨胀;26亿年前的氧气浩劫导致几乎所有厌氧生物灭绝,好氧生物开始发展;8.2万年前的人类与现代人已经没有明显差异;可以称之为文明的历史大致能追溯到8000年前……这是一个有46亿人口的世界,表面由洲(isola)与灰域(pale)组成。游戏内,洲的意思是被灰域所包围的物质板块(其中包括没有被灰域所覆盖的海洋)。isola是意大利语“岛”的意思,词源为拉丁语īnsula,这大概也是游戏初始汉化版本将它译为“岛屿”的原因。然而这个概念似乎按现实中continent一词理解更为合适。游戏中出现过的super-isola、inter-isolary这些词也明显借用了现实中supercontinent、intercontinental的构词方式。因此后来的汉化版本将其改为了“洲”。
个人认为isola容易让人联想到英语中同词源的isolation,很适合用来表达洲与洲之间被灰域所隔离的孤立感。游戏中也有解释isola的本意就是隔离。灰域是洲之间分离的薄纱,目前覆盖了世界表面大约72%的面积。灰域是物质和生命的敌人,它不像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它是存在的对立面。灰域似乎一直都在进行扩张。pale词源为拉丁语pallidus,除了苍白的本意外,还有霉变的延伸义。灰域是被玩家们讨论最多的概念之一,关于它所承载的更深入的哲学意象,可以阅读鱼丝粥的相关系列文章。针对灰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古代佩里卡纳西斯人(ancient Perikarnassis)在佩里卡纳西斯大洲(Perikarnassian super-isola)的西部遇到了灰域,将它称为西部平原(Western Plain)。后来人类发现不仅仅在西部,整个已知世界四周都被灰域所包围。历史上,人类曾经有过穿越灰域的尝试,只不过从留守本土的人们的视角看来,尝试穿越的队伍要么有去无回,要么以精神失常的状态失败返回。因此过去的人们相信世界上只存在一个洲,也就是自己身处的这个。在4个世纪前,蒙迪洲(Mundi)的国家苏雷恩(Suresne)在德洛莉丝·黛(Dolores Dei)的主导下开启了探险活动。前7次失败的探险活动中,他们开发出一套模仿诗歌创作过程的心理养生法,名为环海(Volta do Mar)。第8支探险队借此发现了名为伊苏林迪(Insulinde)的洲,并成功返航。从此人类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陆续发现了其他洲。时至今日,极乐世界已知的洲一共有7个,分别为蒙迪(Mundi)、西奥(Seol)、萨马拉(Samara)、伊尔玛(Iilmaraa)、格拉德(Graad)、卡特拉(Katla)、伊苏林迪(Insulinde)。
Volta do Mar在现实中是一种航海技术(葡萄牙语中的字面意思是从海上转弯后从海上返回),由葡萄牙航海家在15世纪后期发明,是一种利用信风带与北大西洋环流的技术。这是航海史上的重要一步,如果欧洲人没有弄清楚信风如何运作,欧洲的海洋帝国将永远无法建立。实际上,抛开以蒙迪为中心的视角,大部分洲也有其各自的原住民。例如西奥人(Seolites)在西奥已经闭关锁国了3000年以上。而在德洛莉丝·黛的探险活动之前,确实也有人类成功穿越灰域的先例。例如伊尔玛的一部分艾瑞奥帕吉特人(Areopagites)在4000年前穿越灰域来到了伊苏林迪西南部的塞美尼群岛(Semenese Islands),定居此地成为了塞美尼人(Semenese)。对灰域的科学研究被称为灰域学说(entroponetics)。穿越灰域依靠的不仅仅是技术知识,还需要强化的精神准备。之前所说的环海(Volta do Mar)即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精神手段。在技术层面上,现代人类唯一真正的进步是一种名为静风舰(aerostatic craft)的空中交通工具。它提高了穿越灰域的速度,通过减少暴露时间来减少灰域对人类精神上的影响。时至今日,人类穿越灰域已经非常普遍,普通旅客每年在灰域中最多允许暴露6天。洲际电话已非常普及,洲际网络通信也可以实现。entroponetics是游戏中的新造词,从现实中的语素考虑,这个词的意思看上去像是某种关于熵的学说。游戏运行程序图标
游戏logo
游戏运行程序图标
游戏logo
游戏运行程序图标
121 / 2那么将洲与灰域加在一起,完整的极乐世界看上去又是怎样的一番图景?根据游戏中的描述,目前也没有学者能够描绘出准确的图像效果和几何结构。从已知的研究结果来看,极乐世界看上去是一个深灰色的星冕(a dark grey corona),像一个断裂了很久的球体,大部分表面覆盖着灰域,爆发出灰色的耀斑和日珥。游戏中毫不避讳地称,这就像是给世界戴上了一顶王冠,很疯狂,很迪斯科。于是我们明白了游戏为什么名为《Disco Elysium》,游戏logo背景图像的意义,以及游戏运行程序的图标为何是一个支离破碎的迪斯科球。
让我们说回佩里卡纳西斯大洲(Perikarnassian super-isola)的话题。既然isola的概念与continent接近,那么super-isola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超大陆supercontinent一词。超大陆指的是板块构造论中拥有一个以上陆核或克拉通的大陆,简单来说就是超大陆旋回(地球的大陆地壳准周期性的聚合和分离)过程中大陆碰撞形成的面积更大的大陆。我们所熟知的距今年代最近的超大陆——泛大陆(Pangaea)形成于3亿年前。游戏中提到一种说法,认为灰域是伴随着人类思维(human mind)的产生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个人猜想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在远古时期,7个洲之间其实是并没有被灰域孤立的。因此佩里卡纳西斯大洲就意指整个世界的物质板块。随着灰域的扩张,佩里卡纳西斯大洲逐渐被灰域隔离成7个洲而不复存在——游戏中也确实提到了佩里卡纳西斯已经陨落了几千年(the fall of Perikarnassis)。
接下来我将以洲为线索,描述已知世界的故事。2. 蒙迪(Mundi)
蒙迪(Mundi)是极乐世界陆地面积最大的洲,海拔18.9千米的休眠盾形火山蒙迪之躯(Corpus Mundi)是世界最高峰。从400年前开始,是蒙迪的人们真正意义上地将整个极乐世界连结在了一起,所以蒙迪毫无疑问地具有某种意义上的“话语霸权”。之所以称之为Mundi,是因为这个词是“世界”的意思。mundī为拉丁语中mundus的变格,意为宇宙、世界。对于以前的蒙迪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所知世界的全部。而蒙迪诸国中最能代表“蒙迪中心论”的,无疑是被称为奥西登(Occident)的这些国家——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已知世界里最重要的那部分。奥西登(Occident)奥西登(Occident)是一个地理概念,指蒙迪的一个次大陆(the Occidental sub-continent on Mundi),现在常用来指代这个地方的国家——例如ORG指奥西登-瑞瓦肖-格拉德,世界科研水平最强的几个国家。在游戏开始的时间,主要的奥西登国家有6个:苏拉菲(Sur-la-Clef)、奥兰治(Oranje)、戈特伍德(Gottwald)、柯尼希斯(Königstein)、维斯珀(Vesper)、梅西纳(Messina)。occident的英语本意即为西方,与orient(东方)相对,词源为拉丁语occidēns。国际道德伦理委员会(Moralist International)为支持某些特定的奥西登国家开发了一个名为EPIS的特殊项目。起初它是一种统一改用千克和厘米的度量衡制度,由于获得了成功,又将它扩展为钢铁加工的经济联盟。EPIS的下一步野望是建立一个超国家政治联盟(supranational political alliance)——奥西登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Occident)。苏拉菲(Sur-la-Clef)前身为苏雷恩(Suresne),即伊苏林迪的发现者和开拓者,建立了瑞瓦肖(Revachol)。今天的苏拉菲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化的国家,人类发展和自由的指标得分很高。它以EPIS的行政中心而闻名,EPIS的主要研究机构的总部都设置在苏拉菲。关于它的城市,我们只知道一个贝当古 (Betancourt)(瑞瓦肖有一个同名地区),盔甲生产商费尔韦瑟(Fairweather)在那里有设施。作为瑞瓦肖的建立者,瑞瓦肖语事实上就是苏瑞恩语(Suresne)。从游戏中出现过的苏瑞恩语文本来看,它们全部都对应现实中的法语,而游戏中出现过的其他语言文本全部都避开了法语。sur la clef即法语的on the key。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苏拉菲的文化原型是法国。奥兰治(Oranje)奥兰治已知与苏拉菲、戈特伍德接壤,是一个模范国家,作为EPIS的核心成员,它贡献了28%的年度预算,可能是国际社会最杰出的成员之一。奥兰治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水平。过去它奉行殖民主义,不过现在它成功地从重工业过渡到了现代服务业,成为了国际社会可持续变革的引擎。首都弗里德堡(Vredefort)是一个会议城市,以公园、玻璃、杜拉铝出名。其他城市中,斯塔德卡纳尔(Staadskanaal)坐落于一条跨越奥西登的运河边;帕累托格兰德(Preto Grande)有通往伊苏林迪的航路;莱利斯塔德(Lelystad)则是由戈特伍德边境的农田组成的一个自治区。
奥兰治的原型毫无疑问是荷兰,游戏中提到奥兰治人喜爱木鞋和橙色。oranje即荷兰语的orange,既指橙子和橙色,也指荷兰王室奥兰治-拿骚王朝(荷兰语:Huis Oranje-Nassau)。从词源来说,oranje作为橙色,与Oranje作为奥兰治,是两个起源,只是拼写一样而已,但这个巧合让荷兰人形成了将橙色作为国家代表色的传统。游戏中有一个成立于奥兰治的名为科奈尔(Krenel)的军事佣兵组织,其表现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平克顿侦探事务所(Pinkerton National Detective Agency)。
这是一个美国的私立私家侦探与安保公司,经常担任工会的对立面、工贼等角色。感兴趣的话可以阅读机核之前的相关文章:平克顿事务所以商标侵权起诉《荒野大镖客2》开发商、聚焦平克顿事务所:J·J·艾布拉姆斯旗下坏机器人工作室将制作一部超自然西部电影。麦教授在生化奇兵电台节目中也有提到过一点点(71:33)。戈特伍德(Gottwald)有收藏了很多来自伊尔玛的藏品的博物馆,本世纪有一位著名的戈特伍德探险家及博物学家乌维·普拉滕卡尔克(Uwe Plattenkalk)参与过伊尔玛的植物学考察。上个世纪有一些著名的戈特伍德哲学家(Gottwaldian philosophers)。玩家使用的切链钳产自这里。柯尼希斯(Königstein)工业发达,有自动化游戏(automated games)的产业。日后成为14个瑞瓦肖寡头公司之一的菲尔德电气(FELD Electrical)在这里起家。这个国家的心理学研究也很出名,在30年代,部分精神创伤性失忆症、群体人格理论得到了发展(不过与之相对的,心理学方面奥兰治的弗里德堡学派也比较出名)。游戏的大部分UI都设计为一个磁带播放系统的形式,在开发日志中这个设计被命名为菲尔德重现实验(Feld Playback Experiment),游戏中是菲尔德公司设计的一种磁带电脑的原型机名字。维斯珀(Vesper)&梅西纳(Messina)维斯珀-梅西纳共和国(Republic of Vesper-Messina),曾经是一个二元王国,位于奥西登东南部海岸,曾经占据了大部分半岛,后来和平分裂为两个君主立宪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ies)国家:维斯珀共和国(Republics of Vesper) 、梅西纳共和国(Republics of Messina)(游戏里提到过的所有君主立宪制国家都冠以Republic的名义)。维斯珀是两者中较为富有的一方,以接近灰域和独特的金融衍生品而闻名。vesper本意为薄暮、晚祷,古罗马人称晚上的金星为Vesper。
Messina为意大利城市墨西拿,历史上是古希腊麦西尼亚(Messenia)的殖民者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建立的殖民地。在德洛莉丝时代蒙迪洲有三座所谓的“皇冠城市(Crown Cities)”,分别为艾弗斯派瑞特(Advesperascit)、德奥拉(Deora)、西尔维亚(Rheasilvia)。艾弗斯派瑞特位于维斯珀-梅西纳,名字意为夜幕降临(Evening comes),是德洛莉丝的故乡。德奥拉个人猜测位于梅西纳,伊苏林迪后来有一座与它同名的城市。西尔维亚则不一定是位于维斯珀-梅西纳的城市。advesperascit拉丁语意思就是夜幕降临,词源即来自于vesper。
Rhea Silvia是罗马神话中建立罗马的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兄弟的母亲。她具有特洛伊王室的血缘,是一名维斯塔贞女,相传她与战神交合,生下了罗穆卢斯和瑞摩斯两兄弟。尤比萨特?(Ubi Sunt?)尤比萨特?是一座与维斯珀隔海相望的岛屿,以对于工人主义和羊群的热爱闻名。它是世界上唯一名字里有个问号的地方,一座贫穷而且受到灰域崩溃影响的孤岛,阳光很少。历史上第一艘来到瑞瓦肖马丁内斯海岸的船即是来自于这里,船上的牧民们建立了马丁内斯的教堂(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对灰域比较敏感)。Ubi sunt(拉丁语中字面意思是Where are... [they])是一个反问句,取自拉丁语“Ubi sunt qui ante nos fuerunt?”,意思是“我们之前的人在哪里?”。 Ubi sunt演变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主题,有时被解释为表示怀旧,实际上是对死亡和生命短暂的沉思。
最初源自拉丁语圣经《武加大译本》里的次经《巴录书(Book of Baruch)》(3:16–19)中的一段以Ubi sunt principes gentium?(外邦的君王在哪里?)开头的片段。它在中世纪文学中变得司空见惯。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就有这个主题。鲁特格·豪尔在《银翼杀手》结尾处的 “雨中的泪水(Tears in Rain)”独白也是Ubi sunt主题在科幻场景中的一个例子。
顺带提一下Ubisoft的来源是英语ubiquitous(无处不在),词源是拉丁语ubique(everywhere),也能追溯到ubi(where)这里。梅斯克(Mesque)梅斯克共和国是蒙迪洲的一个庞大的邦联,领土范围是世界上最大的。那里是一个盛产石油的国家,采用君主立宪制度,最近由于政治立场向极右倾斜而被排斥。梅斯克人将弗兰考格斯看作国父。到了德洛莉丝时代,他们试图脱离无罪之王的统治。德洛莉丝的强制教育计划以及大规模的马格里特上游重新安置计划引起不少争议。反对者们被她称为“人道主义大军”的一支军事力量镇压了。在世界大革命时期,梅斯克处于黄金年代。维拉洛博斯(Villalobos),是梅斯克的一个半岛。瑞瓦肖的加姆洛克也有一个区以维拉洛博斯命名。牛仔(boiadeiro)是指来自马格里特河上游、梅斯克北区大草原的放牛人。流浪乐队(marietti)是一种梅斯克风格的音乐和舞蹈,常见于各种各样的庆典。因为起源于农民,让它有种欢快自由的古怪感。肯德拉(Kedra)肯德拉是蒙迪中北部地区的一个大国,位于奥西登北部,厄马兰山脉(Irmalan mountain range)和*阴暗过渡区*皮桑缇克海(Pisantic *mare interregnum*)中央。气候温暖,以桔子树和苏帕穆迪的沙尘暴而闻名。肯德拉历史上有一位卑鄙者斯特潘(Stepan the Despicable),是肯德拉的摄政王,在肯德拉征战(Kedreatic Conquest)期间征服了整个已知世界。有一座名为西潘肯德拉(Stepankedra)的城市,应该就是以他命名。肯德拉是EPIS的候补成员,从21年就展开了成为正式成员的议程谈判,但一直悬而未决。肯德拉是一个新兴市场,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地理及气候环境的描述来看肯德拉大致与意大利类似。皮桑缇克海的原型很可能是地中海,mare interrēgnum拉丁语意为王国之间的海。
古罗马对地中海有好几种描述:Mare Magnum (Great Sea)、Mare Internum (Internal Sea) ,罗马帝国时期名为Mare Nostrum (Our Sea),公元3世纪之后逐渐称之为Mare Mediterrāneum (Middle Land Sea)。弥忒欧/美特拉(Meteo)位于金色皮桑缇克海(Golden Pisantic Sea)边,曾经拥有伟大的远古文明,但现在是世界上最穷的第一世界国家。首都:泰拉科斯-皮桑缇克(Thylakos-by-Pisantic)。原型为希腊。thylakos为希腊语θύλακος的拉丁字母转写,意为口袋。萨拉米尔泽(Saramiriza)&苏帕穆迪(Supramundi)亚热带气候。历史上都曾经是瑞瓦肖宗主国的附属国(vassals),产出洋红可卡因(magenta cocaine)。在本世纪经历了代理人战争。从已知的信息来看,蒙迪的原型似乎是去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挪威、瑞典、丹麦等)和斯拉夫民族国家(俄罗斯、波兰、塞尔维亚等)的欧洲,可能再加上中东地区。3. 西奥(Seol)
整个西奥洲只有一个国家——就叫西奥。这是一个有超过3000年历史的施行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的国家。人口估计有10亿左右。对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有趣而又神秘的地方。在世界大革命时期,西奥的军官指挥着瑞瓦肖宗主国的海军。4. 萨马拉(Samara)
Koko Nur在英语环境中指青海湖/青海,源自蒙古语中的青海。萨弗里帝国(Safre Empire)历史上,萨弗里帝国沦为了瑞瓦肖宗主国倾销可卡因的市场。通过排他性合同将可卡因引入萨弗里之后,宗主国为一个极其容易上瘾的毒品创造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垄断市场。到现在,帝国已经不复存在,分裂后的国家中有一半依然依赖国际援助,以此来交换稳定的廉价农产品供应。希依盖(Siigay)原本是萨弗里帝国的一个省,是位于萨马拉洲南部的一组群岛,后来成为瑞瓦肖宗主国的附属国。盛产杏子,以杏味附属国(Apricot Suzerainty)之名广为人知。南萨弗里(South Safre),是格拉德和萨弗里之间正在进行的一场代理人战争的发生地。这场战争已经热火朝天地打了12年,暴行也在不断累积(主要是格拉德犯下的)。科霍依(Co Hoi)是南萨弗里的一个村庄,格拉德在这里犯下了名为科霍依大屠杀(Co Hoi massacre)的战争罪行。赫辛欧(Hsin-Yao)位于萨马拉洲东南部,是世界大革命的第三次转移的地点,赫辛欧公社(Hsin-Yao Commune)在06年覆灭。萨马拉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Samara)萨马拉共和国是世界大革命的产物,它经历了持续十年之久的独立战争,现在是以一个严重退化的流氓国家而出名(以一个瑞瓦肖人所能了解的视角)。它与国际道德伦理委员会的外交关系已经常规化。5. 伊尔玛(Iilmaraa)
伊尔玛(Iilmaraa)的前身为伊莱马拉特(Ile Marat),是瑞瓦肖宗主国的附属国。在这里发现了大量考古宝藏,不过大部分都流失到了瑞瓦肖、戈特伍德和苏拉菲。提欧蒙特利(Tioumoutiri)曾是瑞瓦肖在伊尔玛洲的殖民地,以烟草出口闻名。那里的人口97%都是伊尔玛的艾瑞奥帕吉特人。古埃及人称早晨的金星为Tioumoutiri。伊苏特(Yeesut)在本世纪经历了代理人战争,还在36年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乌玛拉奥峡谷(Uamrao canyon)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系统,是尔格沙漠(Erg desert)东面的一个完全干涸的古老河床。伊尔玛洲的原型是非洲。6. 格拉德(Graad)
格拉德洲整体而言给人的印象是机油的味道、针叶林、经济萧条、抽烟、吃土豆,还有摇滚乐灌输的酗酒行为。这里的人们有强烈的分裂成袖珍单民族国家的倾向。格拉德(Graad)在世界大革命期间,卡拉斯·马佐夫(Kras Mazov)领导的康米党在格拉德(Graad)和西斯特(Shest)主导了所谓的九日政府(Nine Day Government)。而革命覆灭后不过两年,格拉德就作为国际道德伦理委员会的一员主力,同其他联盟国(Coalition of Nations)一起前去镇压了瑞瓦肖公社。今天的格拉德是一个科技实力强大的国家。特产:罗宋汤(borscht)。米诺瓦(Mirova)是格拉德的首都,也是瑞瓦肖被摧毁后的世界之都。这里生活着2200万人。叶科卡塔(Yekokataa),是一片荒凉的废土,这个名字直接翻译出来就是生态灾难地区,那里几乎无法支持任何植物或者动物生活。依格纳斯(Igaunija)是格拉德的一个堕落的小领地,浪费过两次微法西斯主义(microfascism)的独立机会。Igaunija即拉脱维亚语中的爱沙尼亚。格拉德的东南部以劳改营出名。西姆斯科(Zsiemsk)曾被一位称为齐格蒙特大帝(Zygismunt the Great)的统治者统治。现在有一家名为斯塔斯-拉伊科(Stas-Rajko)的汽車制造商。南格拉德(Yugo-Graad)在20年代发生了南格拉德民族动乱(Yugo-Graad Riots),国家的镇压策略加剧了动荡的局面。这些事件往往被视作是标志着被称为南格拉德之春(Yugo-Graad Spring)的短暂的自由主义化时代的结束。就像所有类似的时代一样,它经常出现在艺术和文学作品中。这里生产的伏特加比较出名。英语中Yugo-的前缀即专指与南斯拉夫(Yugoslavia)相关的事物。总体而言,格拉德洲给人的感觉是以斯拉夫民族国家为原型的。7. 卡特拉(Katla)
卡特拉是所有洲里面最冷的,被苔原和针叶林覆盖。瓦萨(Vaasa)是一个社会民主政权(social democratic powerhouse)国家,金发人的故乡。苏鲁人(Suruese)是这里的土著少数民族。库瓦桑德(Kvalsund)在亚尔当语(Ardan)里的意思是白鲸峡湾(Whale Fiord)。从已知的信息来看,卡特拉的原型给人的感觉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Katla是北日耳曼语支中常见的女性名字。冰岛就有一座名为Katla的著名火山(冰岛的所有火山均以女性名字命名)。Vaasa和Kvalsund分别是芬兰和挪威的地名。8. 伊苏林迪(Insulinde)
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塞美尼西奥族文明(seraseolitic civilization)曾生活在这里。而当4000年后蒙迪人发现这里时,除了西南部的塞美尼群岛,只有78000个无人居住的岛屿。这里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水域——伊苏林迪(Insulindic)。大贼鸥(Great Skua)是它的象征。Insulinde在法语中指整个马来群岛,由2万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卡尤(Le Caillou)卡尤又名鹅卵石(The Pebble),是伊苏林迪群岛东北部丰饶的无人岛,世界第四大岛。来自伊尔玛的艾瑞奥帕吉特人曾经到达过这里,但没有在这里驻留,他们最后定居在塞美尼群岛。caillou在法语中意为砾石。瑞瓦肖(Revachol)
瑞瓦肖位于卡尤的北部海岸,是一个城邦国家,埃斯佩兰斯河(Esperance)流经这里,将它分为东部和西部。瑞瓦肖于380年前的德洛莉丝时代由苏雷恩王国建立,它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都源自于苏雷恩,同时吸收了大量来自塞美尼和伊尔玛的移民工人。espérance在法语中意为希望。
之后蒙迪人在这里累积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额财富——瑞瓦肖宗主国(Revachol the Suzerain),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它从萨弗里和西奥掠存红宝石、白铜石和青金石,苏帕穆迪、萨拉米尔泽、萨弗里、伊莱马拉特、塞美尼群岛都是它的附庸。suzerain是一个源于法语的词,既可以用来指代拥有若干附庸国的国家主体,也可以用来指代附庸国效忠的封建君主。
在历史上瑞瓦肖宗主国的王室成员以毒品与乱伦著称。放荡者菲利普三世(Filippe III the Squanderer)挥霍掉了整个国库,开启了瑞瓦肖宗主国在上个世纪的衰败篇章。他的暴政为君主专制在世纪大革命中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到了*狮子王*纪尧姆(Guillaume *Le Lion*)的时代,他察觉到了糟糕的时局,退位给他的侄子弗里塞尔一世(Frissel I),自己到格拉德做了一个风险资本家。弗里塞尔一世最终在世纪大革命中被杀死,瑞瓦肖宗主国被瑞瓦肖公社(Revachol the Commune)所取代。在08年,世纪大革命被镇压后,瑞瓦肖被国际道德伦理委员会组织的联盟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所接管,从此之后被称为瑞瓦肖控制区(Revachol the Zone of Control)。之后的十年对于联盟政府来说是一个灾难。20年代的瑞瓦肖宛如地狱一般,特别是在瑞瓦肖西部:帮派冲突,乱七八糟的私有化方案,还经历了核反应堆熔毁。人民反应堆是一台U型粒子衰变发电机,是从瑞瓦肖公社时期开始建造的。公社覆灭之后,人们希望瑞瓦肖西部能够拥有廉价的能源,因此建设仍在继续,不料反应堆一投入使用立马遇到故障。设计缺陷和资金缺乏共同引发了这次灾难,将放射性废物都排进了埃斯佩兰斯河。30年代的情况稳定了很多。在国际环境的影响下,瑞瓦肖东部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避税场所。自由市场经济似乎成了无可争议的生活方式,迪斯科也随之出现了。然而40年代市场的海市蜃楼被打回原形,直到现在。今天的瑞瓦肖东部由联盟国分管,而西部被称作国际区——因为没有国家想声称对这里负责。瑞瓦肖东部是一片富裕的图景。金融区德尔塔(La Delta)坐落于埃斯佩兰斯河的河心滩上,被密集的高大建筑物所填充。勒雅尔丹(Le Jardin)的山坡上满是郁郁葱葱的花园和住宅。再来看看瑞瓦肖西部,科戎(Couron)是一个还不算太糟糕的居住区,然后是非常糟糕的加姆洛克(Jamrock),以及糟糕程度差不多但是大上许多的郊区(Faubourg),最后是最糟糕的煤城(Coal City)。煤城旁是一个名为圣马丁(Saint-Martin)的新兴城市。RCM(瑞瓦肖公民武装)勉强维持着瑞瓦肖西部的秩序。理论上,他们只是执行国际道德伦理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法的义务警员而已。联盟政府法庭则位于科戎(瑞瓦肖西部)和德尔塔(瑞瓦肖东部)。国际道德伦理委员会(Moralist International)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组织,是中左翼党派和中右翼党派的联合体。他们运营着联盟政府、ICP、EPIS等世界上大部分政府间组织,是德洛莉丝主义的坚定执行者,也可以看作是一群科技主义者。他们保持着对瑞瓦肖的占有权,让瑞瓦肖变成一个财政殖民地,转移自然资源,持有专利和股份,使瑞瓦肖永远处于过渡期。瑞瓦肖海湾驻扎着20艘联盟军舰“弓箭手”,不间断地执行巡逻任务,炮口永远对着瑞瓦肖方向,1分钟可以发射50枚炮弹,能在58秒内抵达这座城市。国际联合刑警(ICP)是一个国际执法机构,跟EPIS和联盟政府一样,都是国际道德伦理委员会王冠上的宝珠。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瑞瓦肖会成为EPIS的候选成员。
加姆洛克(Jamrock)加姆洛克区(Quarter)大约有居民80000人,被划分为11个区域(District),我们目前只能确定其中的10个。RCM在整个加姆洛克只有1个41分局(Precinct 41),而本来按照加姆洛克的体量这里应当有3个分局。马丁内斯(Martinaise)也被称为北加姆洛克。大约300年前,第一批来到这里的尤比萨特移民者在海岸边建立了7座木质教堂。马丁内斯在大革命前曾经是野松公司的员工度假村,菲尔德电气(FELD Electrical)曾计划将这里变为神经机械学(cybernetics)的全球创新中心。大革命的到来改变了这里的命运,之后马丁内斯不断被瑞瓦肖大工业港蚕食。帕克斯(The Pox)位于高架高速公路8/81的南边,曾经是一个公园,作为旧军事医院(Old Military Hospital)的病人用来静神养心的地方。战争结束之后,它变成了一家慈善医院,专门收纳那些患上弹震症的老兵,还有那些想在旧疗养院的花园里寻找安宁的人。在20年代那场让很多孩童丧命的麻疹爆发期间,这里被当成了一个检疫中心。现在的帕克斯已经是一片荒野。常绿灌木丛被掩藏在大雪和工业粉尘之下,成群的野狗甚至野狼在这里游荡。加姆洛克中心(Central Jamrock)是一个陨石撞击形成的湖泊,建筑都环湖而建。41分局位于这里,是由一个旧丝绸厂改造而来。布吉街(Boogie Street)有大量被蔑称为吉皮特(kipt)的塞美尼移民。维拉洛博斯(Villalobos)以梅斯克的一个半岛得名,梅斯克移民居多。这里有被称为贝斯莫蒂(Besmertie)的黑帮组织,其中最为出名的是马德雷教父(La Puta Madre)和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大科戎(Grand-Couron)是位于加姆洛克东部的一片住宅区,在39年工程烂尾,导致现在这里变为一个麻醉剂和乙型肝炎泛滥的贫民窟,但整体环境依然算是加姆洛克东部最和平的地方之一。塞美尼群岛(Semenine Islands)位于伊苏林迪西南部,主体民族为塞美尼人,他们是远古来自伊尔玛的艾瑞奥帕吉特人移民。这里盛产的糖是瑞瓦肖宗主国在这里主要的资源掠夺目标。42年爆发的塞美尼冲突(Semenine conflict)是一场代理人战争。塞美尼自由州(Free State of Semenine)是一个靠近灰域的地方,凯什布鲁姆(Ile-de-Casherbrume)位于这里,是一个离岸金融中心。9. 地理之外的杂谈9.1 种族(race)
根据游戏中一种比较客观的描述,种族(race)是一种简单化的社会分类手段,基于容易观察到的属性、直觉和伪科学。而根据某位依靠收音机自学成才的群体遗传学专家的说法,种族从A到F可分为以下几类:A类是英雄种族(heroic race),由塞美尼人(Semenese)、艾瑞奥帕吉特人(Areopagite)和除了马翁人(Maun)之外的奥西登人(Occidental)组成。艾瑞奥帕吉特人是伊尔玛沙漠的主民族,身材纤巧,头颅颀长。塞美尼人则是艾瑞奥帕吉特人在塞美尼群岛的后裔,力大无穷,体格健壮。他们的单倍群为A4A。作为黑人,他们被其他种族蔑称为吉皮特(kipt)。Areopagite在现实中指的是古希腊亚略巴古(Areopagus)议事会的成员。Areopagus直译为阿瑞斯的岩石,又称战神山议事会、亚略巴古法院、阿雷奥帕谷斯仲裁会议,位于雅典卫城的西北角,是古典时期雅典刑事和民事案件的高等上诉法院。奥西登人(Occidental)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白人,单倍群为B4。马翁人是对其中拥有戈特伍德血统的一系列民族的蔑称,包括奥兰治人(Oranjese)、戈特伍德人(Gottvaldian)和柯尼希斯人(Königsteiner)。除了奥西登人以外的其他蒙迪人(Mondial)普遍是黑发,其中梅斯克人(Mesque)皮肤比较黄。B类是奴隶种族(servile race),包括克吉克人(Kojko)和瑞瓦肖人(Revacholian),也就是所谓的泥色人种。克吉克人是对生活在格拉德洲的人的蔑称,看上去和奥西登人长相相似,有着粉白色的皮肤。C-F类则是各种族的混血儿,比如梅斯克蚊人(Mesquito)是梅斯克女人和塞美尼男人的混血儿。历史上某些特定地区在特定时期确实对混血儿有着特定称呼。例如1935年纳粹德国颁布的反犹太性质的纽伦堡法案。17、18世纪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对于混血儿有一套非常严谨复杂的称呼,用意是在保障白人在殖民地的特权,一个人混血程度的多寡会影响在社会上的阶级地位与所拥有的法律权力。
现实中,单倍群(Haplogroup)在人类遗传学中用以标记数千年前的祖先来源,最常被拿来研究的单倍群是Y染色体(Y-DNA)单倍群和线粒体DNA(mtDNA)单倍群,这两个都可以被用来定义遗传群体。Y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单倍群仅能以父系遗传,而mtDNA仅能以母系遗传。
类似于现代智人走出非洲,游戏中分散于各个洲的古代佩里卡纳西斯人也各自演化出了自己的族群,而艾瑞奥帕吉特人则被看作是与人类先祖最为接近的种族。9.2 无罪之王/无罪者(innocence/innossence)无罪之王是全世界最高类别的历史人物,是历史本身的文字化身。从传统意义上讲,无罪之王被选定之后,就掌握了奥西登的最高统治权,或者是一般意义上的已知世界——至少是最重要的那部分。
An innossence is the highest category of historical personage in the world, a literal personification of History. Traditionally, an innossence, when anointed, assumes supreme rule over the Occident, or the known world in general -- at least the parts that matter.无罪之王,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不需要对任何犯罪行为负责”。按游戏中比较玄乎的说法,可以理解为历史发展之必然规律的化身,他们全部都以一己之力显著推进了历史进程。游戏中存在一个我们了解不多的宗教组织创始派/立国党(Founding Party),也称为圣党(Holy Party)。他们为无罪之王受膏(anoint),把时间都花在寻找下一任无罪之王上。他们创造了无罪之王的体系——一个有着3000年历史的专制政权,由数百代知识分子建立和维护。受膏(anoint)在现实里的天主教加冕礼中,是一项重要的仪式。这是一项源于希伯来人的古老习俗。以色列的大祭司和国王也被称为“受膏者”,即希伯来语中的弥赛亚(Mashiaẖ),希腊语中的基督(Khristós)。一共有6位无罪之王存在过,不过目前我们只能接触到其中4位的信息:佩里卡纳西斯(the Perikarnassian)首位无罪之王。关于他的事,我们知道的不多。甚至都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他,不过弗兰考格斯是如此推测的,而且称呼他为派厄斯。他被描绘成一个嘴里能流出熔化黄金的年轻男子——他说的话全是金科玉律。据说他发明了神明;还声明神明面前人人平等。他还引入了金本位制度,作为衡量这种爱的方式。
作为第一任无罪之王,他宣称还需要出现更多像他一样的人。人们推测他的门徒就是圣党(立国党)的起源。
Nothing much is known about him. It's not even clear that he was a he, but Franconegro presumed as such and called him Pius. He's depicted as a young man with molten gold pouring out of his mouth -- all he spoke was gold. It's said he invented god; and equality of men before god. He also introduced the gold standard as a way for measuring that love.
As the first innossence, he declared that there should be more of those like him. It is presumed his disciples were the beginning of the Holy Party (the Founding Party).没有确切的姓名,没有确切的性别,没有确切的年代,称呼方式仅仅是简单粗暴地在古代人类族群Perikarnassian的前面加上一个定冠词the。关于他的一切都是传说,和创始派(the Founding Party)之间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关系也不甚明了。弗兰考格斯(Franconegro)于500年前加冕,特征是军国主义(militarism)和民族主义(nationalism)。他在梅斯克(Mesque)被许多人视为国父。被命名为军国主义无罪之王的他编制了遗传法典——不过,同时还终结了农奴制度,建立了跨洲通用货币雷亚尔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他还创造了国家的概念。
弗兰考格斯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以此来化解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在那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使命,不过同时他们也能凭借自己的美德而升为贵族。
Named the innossence of militarism, he codified hereditary rule -- but at the same time ended serfdom and established the inter-isolary reál as the global reserve currency. He also established the concept of the Nation.
Franconegro attempted to solve the rising tensions between the aristocracy and bourgeoisie by building a unified society, in which every man has a place and a miss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may rise to nobility provided on the strength of his virtue.弗兰考格斯的现实原型应该是拿破仑。不过额外插一句,在历史上拿破仑积极推动公制度量衡系统(metric system)。而游戏开发过程中,属性和技能系统也同样被命名为公制系统(metric system)。
弗兰考格斯建立的世界货币雷亚尔(reál),在游戏所处的时代里正式名称为跨洲雷亚尔(interisolary reál),缩写为IIR。它的现实原型也叫雷亚尔(real),准确地说是面值8雷亚尔的西班牙银圆(El Real de a 8),这种银圆也被称为比索(Peso)。
real的西班牙语本意为皇家,自14世纪中期开始成为西班牙的货币单位名称,直到1868年被比塞塔(peseta)取代。
16世纪在南美洲西班牙帝国殖民地(今玻利维亚)发现波托西银矿,西班牙大量铸造银币。最初每枚银币之标准重量为27.468克,成色93.055%,即含银25.56克。后改为成色90.2%,即含银24.76克。1792年,美元采用了金银复本位制,一美元折合24.057克纯银或1.6038克纯金,而一美元价值的24.057克银,即大约相等于一枚西班牙银圆。在南北战争前,西班牙银圆一直是美国事实上主要流通的法偿货币之一。因为西班牙银圆广泛适用于欧、美、远东,它在18世纪末成为史上第一种国际通货。德洛莉丝·黛(Dolores Dei)于300多年前加冕,特征是人道主义(humanism)、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ism)和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 ,家乡在维斯珀-梅西纳(Vesper-Messina)的艾弗斯派瑞特(Advesperascit),统治中心在苏雷恩(Suresne)——即后来的苏拉菲(Sur-la-Clef)。她将议会民主化,建立了国际道德伦理委员会(Moralintern)等许多现代机构。德洛莉丝·黛被普遍认为是最伟大的无罪之王。这是对整个世界结构最彻底的改变。
从跨洲旅行,到互联世界,再到三次连续的科学革命,都能追溯到她的身上。每过十年,不知怎么的,她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像人类——而且越来越美丽……
Dolores Dei has become widely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innossence. A most radical change to the whole fabric of the world.
Everything from interisolary travel, to the connected world, to three consecutive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an traced back to her. Every decade that passes she seems less human somehow -- and more beautiful...她是一位侯爵(marchese)的夫人,以此为契机进入了苏雷恩女王领航者艾琳(Irene La Navigateur)的宫廷,并成为了女王的首席顾问。德洛莉丝美貌、聪慧,擅长象棋、桥牌等桌游,涉足的知识领域囊括哲学、神学、科学。在她的建议下领航者艾琳资助了多次深入灰域的航行,最终发现了伊苏林迪等其他洲的存在。在首次成功的远征船队返航2年后,德洛莉丝被加冕为无罪之王,她曾经服务的苏雷恩女王领航者艾琳跪倒在她面前。奥西登、梅斯克、苏帕穆迪……当时已知40个国家中的21个立即接受了她的统治。在加冕22年之后,她被自己的秘密卫队中的一员暗杀。Dolores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悲伤”,常用作María (de los) Dolores的简写,也即天主教的七苦圣母(Our Lady of Sorrows)。
Dei可能来源于拉丁语中的Deī,意为神,也即Deus的单数形式。游戏中42实指一条经过远航路与勒雅尔丹,跨越埃斯佩兰斯河的有轨电车线路。她听见的是电车上的弓形集电器发出的声音。
德洛莉丝·黛: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我觉得那是四十二……
游戏中42实指一条经过远航路与勒雅尔丹,跨越埃斯佩兰斯河的有轨电车线路。她听见的是电车上的弓形集电器发出的声音。
德洛莉丝·黛: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我觉得那是四十二……
游戏中42实指一条经过远航路与勒雅尔丹,跨越埃斯佩兰斯河的有轨电车线路。她听见的是电车上的弓形集电器发出的声音。
121 / 2索拉(Sola)于上个世纪受膏,并且活到了这个世纪。她是一名城市规划师,对历史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她鼓励人们超越自己,而不是顺从神化的历史模板。她一般被称为反无罪者(anti-innocence)。一个南格拉德(Yugo)民族主义者意图行刺索拉之后,她就退位了。这名刺客指责她在大革命时期没有站在左翼这边。9.3 世界大革命(World Revolution)世界大革命(World Revolution)也经常被称为世纪大革命(Antecentennial Revolution/Centennial Revolution)、世纪之交革命(Turn-of-the-Century Revolution)。
五角星和鹿角符号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而来的,很快就被马佐夫和公社社员用在了大革命中。颠倒的五角星象征着要颠覆旧的秩序。鹿角花冠代表自然的王冠,代表想要建立一个能与自然世界协调共存,同时也能超越其上的社会。白色代表和平的颜色。革命始于02年的格拉德洲。起初爆发了一场霉斑(tzaraath)瘟疫大流行,它的病原是一种非常致命的朊病毒(prion)。这是一种拥有高度传染性的微生物,可以摧毁大脑组织,四分之一的人类受到了感染。但这场瘟疫不过是导火索而已,格拉德当局无法控制疫情,然后马佐夫出现,推翻了政府。在现实中,朊病毒(prion)其实并不是一种病毒,而是仅由蛋白质构成的致病因子。虽然不含核酸,但可自我复制且具有感染性,疯牛病的病原即为一种朊病毒。tzaraath源于希伯来语,是对某些类型的皮肤疾病的总称。对这种疾病的描述主要出现在希伯来圣经《利未记》的第13-14章。在马所拉文本的《摩西五经》中,tzaraath有三种形式,分别作为人的皮肤、衣服和房屋的疾患,需要通过祭祀仪式来净化。在将圣经翻译为希腊语《七十士译本》的过程中,这个词被处理为与麻风病一词同源的lepra(λέπρα)。而在犹太教经典《塔木德》的解释中,tzaraath是对罪的惩罚。卡拉斯·马佐夫(Kras Mazov)是一个笔名。他是萨马拉移民的后代,是一名经济学家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者,被认为是科学康米主义(又称为马佐夫思想或马佐夫主义)之父,最后成为大革命中西斯特和格拉德两国的康米党总理和领导人,主导了所谓的九日政府(Nine Day Government)。在原政府的反攻中,马佐夫被包围于米诺瓦的国家纪念日宫。官方宣称他饮弹自尽,尸体发现于坍塌建筑物中的一个衣橱里。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世界,在萨弗里帝国诞生了赫辛欧公社(Hsin-Yao Commune),它于06年覆灭。而在02年3月7日的瑞瓦肖,新创建的瑞瓦肖公社(Revachol the Commune)向通讯社和世界政府发送了一篇被称为三月法令(March decree)的无线电广播。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稿,被称为献给瑞瓦肖的情诗。瑞瓦肖大革命的头几个月,动乱像野火一般蔓延。革命者的军队被称为伊苏林迪公民武装(Insulindian Citizens Militia),他们占领了科戎的大部分地区,变得特别野心勃勃。弗里塞尔国王认为他可以在一场决定性的战斗中结束这一切,于是派出了他的堂兄弟德里桑特来结束动乱。这场战斗以革命者的胜利告终,弗里塞尔国王被处死,瑞瓦肖宗主国被推翻。之后由奥兰治、苏拉菲、维斯珀、梅西纳、格拉德、梅斯克(确切地说梅斯克只是志愿军,因为他们的意识形态并不是其他国家奉行的道德主义)6国组成了联盟国(Coalition of Nations),前来剿灭瑞瓦肖公社。08年5月13日,他们进行了名为致命打击行动(Operation Death Blow)的军事计划,在瑞瓦肖空降与登陆。瑞瓦肖公社于马丁内斯、德尔塔、斯特拉里斯组建了三个据点用以抵御。其中马丁内斯的防御工事是历史上由菲利普二世下令建造的,公社攻占这里之后用高射炮翻新了这座要塞。在国际资本加持下,无穷无尽的炮火倾泻之后,瑞瓦肖公社最终不复存在。由于康米党人死光了,所以他们其实从来没有签署投降书。幸存下来的人们接受了联盟政府的统治。曾经使用过的ZA/UM logo
游戏开始时的ZA/UM logo
游戏结束时的ZA/UM logo
曾经使用过的ZA/UM logo
游戏开始时的ZA/UM logo
游戏结束时的ZA/UM logo
曾经使用过的ZA/UM logo
1231 / 3我认为游戏中的世界大革命有许多原型,可以看到1917年俄国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的影子,甚至是1789年至1795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公社。而游戏开始时出现的游戏制作工作室ZA/UM的logo也有一个与法国大革命相关的彩蛋:logo下方的CCXXVIII即为罗马数字的228,其实是指游戏发售时的2019年10月15日为法国共和历的228年(法国共和历以罗马数字纪年)。
法国共和历(calendrier républicain)又称法国大革命历法(calendrier révolutionnaire français),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中1793年到1805年采用的历法,目的在于割断历法与宗教的联系。作为当时法国积极推行的十进制度量衡标准的一部分,设计为1天等于10小时,1小时等于100分钟,1分钟等于100秒钟,与大众习惯差异过大,因此接受度并没有很高。由于拿破仑占领意大利后与圣座和解,并在教宗承认下加冕,因此最后被拿破仑所废除。但这段时期的法国历史事件都是用这种历法记载的,如热月政变和雾月政变等。1871年巴黎公社曾有18天短暂恢复过法国共和历的使用。
游戏发售的2019年10月15日为共和历CCXXVIII年葡月24日(24 Vendémiaire CCXXVIII,228年1月24日)。9.4 威勒尔(Wirrâl)威勒尔背后的简介写着:厌倦了烦闷又劳累的现代生活吗?那就逃往威勒尔的世界吧!把各洲和国家还有它们之间的小纷争抛在脑后。抛弃电力,磁铁,还有无聊的技术工具……
臣服于一个高度自由的幻想世界,释放你的想象力,创造一段充满无限可能的冒险旅程。发现威胁着威勒尔的可怕秘密——你们这群冒险家能否拯救这个世界?
你只需要阅读一些复杂的规则手册,研究各种各样的地图,铺开配有插图的棋盘,然后开始丢骰子。
很快你就可以使用低级人物角色在整个大草原上玩闹嬉戏,被艾斯凯尔骑士猎杀……或者在充满危险和绝望的无尽地下城里,跟难以言喻的野兽战斗,召唤强大的魔法来协助你完成任务。
威勒尔(Wirrâl)是一套为桌上角色扮演游戏设计的世界观,主题是剑与魔法,有着海量资料书、攻略书和法典。世界的地形设定有村庄、城镇、草地、森林、山脉、湖泊和海洋,玩家种族有精灵(welkin)、矮人(dweorgr)、人类(humans)、仙灵(faerie folk)和侏儒(pygmies)。一家名为要塞事故(Fortress Accident)的公司曾经开发一款互动呼叫无线电游戏(interactive call-in radio game)自由威勒尔(Wirrâl Untethered),运行于无线电脑(radiocomputer)上,只要有双向无线电就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除了西奥)的人共同游戏。游戏的世界观除了在威勒尔规则基础上改良以外,还加入了热寂(猜想宇宙终极命运的一种假说)的要素:“威勒尔挣脱了太阳引力的束缚,向宇宙流浪而去,为了争夺地热能,一场孤注一掷的战争席卷了整个世界。”要塞事故雇佣了18名员工,团队主要由作家和概念艺术家组成,同时还有无线电程序员、音响师、1名CEO,还有2个营销专家,投资人则来自依格纳斯。虽然开发组野心勃勃,宣称“这是自从30年代以来角色扮演系统的最大进步”,但项目最终还是流产了。这段电子游戏开发场景的描述确实是ZA/UM对自身的调侃。开发组最初是以Fortress Occident为名进行《极乐迪斯科》的开发,在2017年3月之后才改回了他们作为艺术组织时的名字:ZA/UM。前文也介绍了依格纳斯的原型即爱沙尼亚,即ZA/UM最初的工作地点,《极乐迪斯科》大部分开发资金也确实是由一位爱沙尼亚商人提供。“哦耶,我们知道你想干什么。你以为自己特别聪明。但我们肯定会把它考虑进去的。”——当地的依格纳斯游戏开发者。
——2020.07.02游戏版本更新后,当你在垃圾桶过夜时10. 附录10.1 关于地理的更多私货
前文已经提及了一些地理概念在现实世界中可能的原型,它们的关联程度当然并不相同。上面这张表列出了我个人纯主观判断的各个地区与原型的关联度(也就是刻板印象大集合),关联度最高值为10。
如果将蒙迪诸国的地理方位描述与现实中的原型结合起来看,我个人十分倾向于整个蒙迪的地理环境原型是一个南北翻转的欧洲。将欧洲南北翻转后,再将游戏中蒙迪诸国标注于我认为的原型的位置上,也就形成了上图(仅作为一个地理环境的参考)。
最后放上应该是最有价值的一张图。这是由Discord讨论组的国外网友Cajolions绘制的想象中的极乐世界地图,目前放出的是经过我提了一些建议之后他做了少许修改的版本(高分辨率版本,在机核独家特供),图中还绘制出了他对极乐世界气候环境的理解。事实上这张地图如果与ZA/UM未放出的实际的世界观设定地图相比,一定会有许多地方错得非常离谱,但是它至少是一张与游戏中现有所有描述都没有明显冲突的地图。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工作(因为我自己早就放弃了绘制极乐世界地图的工作)。10.2 《Sacred and Terrible Air》
2013年,Robert Kurvitz出版了以极乐世界为世界观背景的小说《Sacred and Terrible Air》(爱沙尼亚语:Püha ja õudne lõhn),6年后发售的《极乐迪斯科》正是基于这部小说的世界观背景之上。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间为72年,即《极乐迪斯科》故事时间的21年后。根据网上能找到的信息,故事地点很有可能是在卡特拉洲。The levitating train station
Scale model of the Harnankur
The Havsänglar Hotel
The levitating train station
Scale model of the Harnankur
The Havsänglar Hotel
The levitating train station
1231 / 3这部小说只有爱沙尼亚语版本,最终卖出了1000本左右,销量非常一般。根据目前ZA/UM官方的说法,2020年下半年有望见到这部小说英语版的出版(其实在2017年8月7日的开发者日志中就已经宣称英语已经翻译完成,俄语版翻译进度已达80%)。10.3 年表
注:最后两行来源为开发者日志。结语
游戏在2018年3月正式定名为《Disco Elysium》之前,开发组以《No Truce with the Furies》作为项目的开发名称。《No Truce with the Furies》其实是威尔士诗人R·S·托马斯(R. S. Thomas) 于1995年出版的一本诗集的名字,其中有一首名为《Reflections》的诗,而这首诗的第一节被用作游戏的开场白:复仇女神就在家中的镜子里;那便是她们的住址。
哪怕这世间最澄清的水,只要够深,也能让人沉溺。
The furies are at home in the mirror; it is their address.
Even the clearest water, if deep enough can drown.
极乐世界已经经历了十七年的连续发展。我们有七个洲(类似大陆的陆地),一百多个国家,两百多座城市,六千年的历史。如果说《No Truce with the Furies》只是冰山一角,那就太轻描淡写了——这只是沧海一粟。
——Robert Kurvitz, 2017游戏名为《Disco Elysium》,除了前面的解读之外,还有另外一层隐喻。拉丁语中discō一词是I learn (我学习)的意思,所以Disco Elysium也可以解读为我解读极乐世界。而游戏的副标题是《A DETECTIVE RPG》,回顾这篇笔记,我才发现这款游戏在不经意间已被我玩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侦探扮演游戏”。最后,感谢ZA/UM、轻语工作室与机核,很高兴能将我获得的乐趣以这种形式分享给大家。